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称
描述
内容
M
二维码
竟迪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成长历程
资质证书
产品中心
显示仪表
数显仪表系列
无源显示表头
数显面板表
无纸记录仪
智能流量积算仪
智能巡检仪
智能手操器
智能电力仪表
模块仪表
智能信号隔离器
智能隔离配电器
智能安全栅
电量变送器
温度仪表
温度仪表系列
压力仪表
压力变送器
数显压力仪表
液位仪表
液位仪表系列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业界动态
服务与支持
文档下载
销售网络
售后服务
产品订购
人才招聘
社会招聘
校园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企业新闻
业界动态
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何时摆脱困局
来源:
|
作者:
www.jd196.com
|
发布时间:
2017-12-06
|
1326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12日—15日,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1家境内外科学仪器厂商亮相第14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此次境内参展商数与境外参展厂商数的比例为2∶1,而在 1985年第一届BCEIA上,这一比例是1∶9。“以前都是外国产品唱主角,现在国产品牌越来越多了。”一直关注BCEIA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说。
然而,还有一组数字同样惊人。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购买进口设备,部分领域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
业内专家指出,高端仪器少、基础技术薄弱、行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国产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规模小高端仪器少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应商。此次展览上,他们展出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要是油罐车翻车,或者对化学垃圾等具体成分判断不明时,使用该设备十几分钟就可得出答案,并能针对不同成分给出处理方案。
这种仪器原来由一家美国公司生产制造,售价300多万元。2010年,聚光科技研发成功后,定价150万元。两名院士给出的鉴定意见是,性能指标与美国公司产品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设备问世后,国外公司将产品整体降价1/3。“即使一台不卖,每年也可为国家节省5000万元。”聚光科技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何况,仅环保部就已批量购买66台。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国内科学仪器企业数量远多于国外企业,但是在整体技术上与国外企业相差较大。”北京普析森迈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峰说。
最近两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状况做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科学仪器类进口157.3亿美元,同比增幅35.23%;出口63.41亿美元,同比增幅28.28%,进出口逆差达到93.9亿美元。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幼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产仪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高档仪器仍然依赖进口。比如说,我国高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等装备的科学仪器,绝大部分是进口产品;钢铁、石油、电力等大中型企业在恶劣工作环境中使用的科学仪器也同样如此。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大多数科学仪器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弱,产品挤在少数品种上。为求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相压价,减少了利润空间,同时也降低了研发投入的能力。
吴幼华举例说,2010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全国销售量约2000台,生产厂家近10家。一台全自动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材料成本在2.5—3万元之间,市场销售价应在7.5万元以上,但有些公司以4万元的低价大量销售。国内企业间的价格恶性竞争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同时还丧失了用户的信任。
刘明钟搞了一辈子科学仪器。2001年他创办了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40年前,他刚入行时,就碰到这样的问题——某些国产关键零部件水平比较低,只能依赖进口。比如光电倍增管,它是原子光谱、分子光谱仪器必须使用的元器件,直接影响着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40年过去了,该器件仍依赖进口,每年仅吉天仪器一个公司就需要使用500—600支进口光电倍增管,花费300—400万元。如果要说4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进口价格上涨了差不多10倍。
“类似的关键元器件研发需要国家牵头,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刘明钟说。
不少采访对象也认为,由于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投向企业,企业研发经费主要靠自筹。但企业利润不高,研发资金投入较少,很多时候难以进行持续性投入。
那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情况如何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调研中发现,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十五”时期,中央财政投入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的资金合计为218.53亿元,其中投入质谱、光谱等通用科学仪器的资金为0.85亿元,共110个项目,平均每一项的投入强度为77.92万元。
“科学仪器是高技术产品,这种投入强度,难以满足研发的需求。”吴幼华介绍说,截至2010年,正在运行的28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只有3家与科学仪器相关;在总数约350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直接与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相关的也不到10家,而且在企业中尚未建立科学仪器研发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八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许多科学仪器研发项目,但由于支持不连续,许多项目完成后,研究团队转向其他领域,承担任务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尚未形成一定的知识和成果积累,因此无法形成研发基地。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制约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优秀的研发人才。
身为董事长,刘明钟一直庆幸自己在这方面动作得早。2004年,吉天仪器就已开始招聘名校博士。“搞技术的年轻人想要什么?主要是待遇和好的科研条件。”当年,刘明钟招了两名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化学博士,给他们每人配备了10名左右的硕士、本科生做助手,待遇不低于外企。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这还不包括来自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
今年刘明钟尝到了甜头,公司有8项全新产品问世。
但吴幼华表示,由于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的经济基础和研发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长期以来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这个行业工作,导致有经验的仪器设备研发、应用及工程师技术专家十分稀缺。此外,由于大学的学科设置不合理,缺少复合型人才,使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的生产研发基地还出高薪挖走了我国科研机构、企业的高端人才。
国家层面战略设计迫在眉睫
科学技术重大成就的取得和科学领域的开辟,往往以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这样的例子很多:显微镜的发明,导致发现细胞存在,因而引发了生物学的飞跃发展。1986年,一项发明仅5年的科学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迅速获奖的原因,在于它将科学家的视野直接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上。20多年来,STM已经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20世纪以来,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从事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
近年来,研究制定战略路线图已成为发达国家极其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据吴幼华介绍,英国政府2000年7月发布了英国科技政策白皮书《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根据这项政策,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于2001年6月出台了《大型科学设施战略路线图》,并每两年对其内容进行更新,2009年8月公布了新路线图咨询草案。日本政府也有计划地推进其建设,使日本的大科学仪器建设得以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缺乏国家层面战略。”吴幼华说,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各部门的资助计划缺乏统筹协调,缺乏宏观布局,缺乏战略设计。从国家层面看,对哪些技术领域是必须争夺的,哪些领域有研究基础,可以在未来几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等缺乏共识。由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各计划之间缺乏协调、沟通,造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商品化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有些关键领域缺乏研发支持,有些领域则存在重复立项,资源浪费问题。
他同时表示,创新型科学仪器研发需要几十年持续的积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产生也需要科技人员在本领域十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奋斗,而目前科学仪器设备的资助方式以竞争性项目为主,这种资助模式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科技人员的知识也难以形成持续的积累,科研成果不能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拓展,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出现严重断层,因此难以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已有的科研成果也难以产业化。
他建议,设立第三方评价中心,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广泛应用;利用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政策,为国产自主创新科学仪器创造市场;此外,还应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指标,促进仪器研发;培育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上一篇:
我国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
无